0531-88795666 0531-88795777
1 2 3
  • 专业详细先容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专业详细先容
  • 电子信息工程

    招生就业处 2024-06-04 08:36:54 浏览737次

     

    电子信息工程(本科、学制四年、工学学士学位)

    培养目标

  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,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常识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常识,具备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、信息获取与处理等工程实践能力,能在智慧城市、电子信息等领域,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开发与服务、工程设计与实施、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,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,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    专业优势特色

    专业优势:

    2013年本专业获批“山东省特色名校非财政支撑重点建设专业”。

    2015年本专业获批“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撑计划”。

    2019年本专业获批“山东省本科一流专业”建设点。

    专业特色:

    1.第二课堂活动丰富,实践教学效果显著

   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,每年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,通过竞赛、讲座、参观企业等多种形式,培育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,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。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电子产品设计大赛、智能车竞赛,数学建模竞赛、“蓝桥杯”全国App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,并取得优异成果。

    2.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

    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,整合校内资源,搭建企业研发服务平台,积极引入企业参加项目。加强服务平台建设,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。加快创新联盟建设,促进协同创新模式形成,构建电子信息科学科研创新研发平台。积极整合产学研技术资源,以不同形式建立校企合作基地、企业研发中心、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。探索院校与地方产业合作特色化发展之路;创建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;成立电子设计工作室。

    3.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

    践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协和特色质量学问,构建涵盖联保、内保、国保、社保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,实现对教学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全覆盖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,保证学生培养质量。

    4.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

    在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,按照“企业参与全程化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过程管理精细化”的思路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,形成了学校、行业、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,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。

    核心课程

    智慧城市系统概论、单片机与传感器、电路原理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信号与系统、数字信号处理、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、传感器微操作系统、电磁场与电磁波、通信原理、智慧城市与大数据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。

    学生标志性成果

    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3项,银奖等奖2项

  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省级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

    全国大学生“恩智浦”杯智能车竞赛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5项

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

    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铜奖1项

    山东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,二等奖3项

    蓝桥杯全国App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2项,二等奖6项,三等奖8项

    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

    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创意竞赛二等奖1项

  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1项

    专业前景

   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,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迅速,并且与其他很多新兴学科行业有着密切联系,且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突出,是我国目前新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。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入,就业前景非常广阔!

    就业方向

 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智能控制、可穿戴设备、智慧城市、智能家居等领域,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、信息的传输与处理、电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。

    上一篇: 物联网工程

    下一篇: App工程

    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